壁挂式空气质量检测仪因其节省空间、监测范围广的特点,成为家庭、办公室等场景的选择。正确的安装方式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设备寿命。以下从选址、工具准备、安装步骤、调试到日常维护,系统解析安装关键环节。
一、安装前的关键准备
1. 科学选址原则
- 避开污染源:距离空调出风口、厨房油烟区、空气净化器等设备至少2米,防止局部气流干扰。
- 气流稳定性:选择空气自然流通区域,避免墙角、柜体后方等涡流区。理想位置为墙面中心或窗口侧壁,距地面1.5-2米(与呼吸层高度一致)。
- 环境适配性:远离强电磁设备(如微波炉、路由器),且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区域(如卫生间)。
2. 工具与材料清单
- 基础工具:电钻(冲击钻更佳)、水平仪、卷尺、铅笔、螺丝刀、十字/一字螺丝批。
- 安装配件:膨胀螺栓(根据墙体类型选择,混凝土墙用M6×60mm,砖墙用M8×80mm)、塑料锚栓(备用)、绝缘胶带、备用电源线。
- 辅助工具:梯子、防尘口罩(打孔时防护)、干净软布(清洁传感器)。
二、分步安装流程
1. 定位与标记
- 使用水平仪确定水平线,铅笔标记钻孔点。多台设备并联时,保持同一水平面,间距≥1.5米以避免相互干扰。
- 特殊墙体处理:
- *混凝土墙*:直接用电锤打孔,孔深≥5cm。
- *轻质砖墙*:需先用冲击钻打孔,再打入塑料膨胀管。
- *瓷砖墙面*:使用玻璃钻头低速钻孔,避免崩瓷。
2. 固定支架
- 安装膨胀螺栓时,先清除孔内碎屑,螺栓露出墙面3-5mm。
- 将金属支架贴合墙面,用扳手拧紧螺母(扭矩≤15N·m),防止滑丝。
- 水平校正:通过水平仪微调支架角度,误差不超过±1°,确保设备垂直悬挂。
3. 主机安装
- 将检测仪挂扣对准支架卡槽,轻轻下拉至锁定位置,听到“咔嗒”声即完成固定。
- 接线规范:
- 电源线沿墙下垂,用扎带固定,避免拉扯设备。
- 若需穿墙走线,使用PVC线槽保护,接口处密封防虫。
- 接地线必须可靠连接,雷雨多发区建议加装防雷模块。
三、调试与校准
1. 初次通电预热
- 接通电源后,设备需预热30-60分钟(视传感器类型而定)。PM2.5激光传感器需更长时间稳定。
2. 校准与测试
- 零点校准:在洁净环境中(如密闭玻璃房),长按“校准”键进入零点设置,等待指示灯变绿。
- 量程验证:使用标准气袋(如烟草烟雾模拟高浓度PM2.5)靠近进气口,观察数值变化是否灵敏。
- 联网同步:连接Wi-Fi后,与手机APP同步时间及校准参数,确保数据实时上传。
四、日常维护要点
1. 传感器维护
- 每月用无尘布轻拭进气格栅,避免灰尘堵塞。顽固污渍可用吹风机冷风档吹扫。
- 每年返厂或使用专业校准工具(如Span气体校准器)进行精度校验。
2. 电源与线路检查
- 每季度检查电源插头氧化情况,用酒精棉片清洁接触点。
- 雨季前测试漏电保护功能,更换老化电线。
3. 数据异常排查
- 突发数值飙升时,检查周围是否有临时污染源(如喷漆、焚烧)。
- 长期偏差过大时,需重置设备或联系售后更换传感器模块。
五、常见误区与规避
- 误区1:盲目追求高位安装
高于2.5米可能导致监测数据与实际呼吸区脱节,建议居家安装高度与坐姿呼吸位置齐平(约1.2-1.5米)。
- 误区2:忽视环境干扰
避免安装在窗帘旁(纤维扬尘)、绿植上方(花粉/孢子干扰)或电子设备密集区(电磁干扰)。
- 误区3:忽略定期维护
滤网堵塞会导致气流减少,使PM2.5检测值偏低。建议每3个月清洗一次初效滤网。
六、特殊场景适配方案
- 新风系统联动:将检测仪接入智能家居系统,与新风机联动,当PM2.5>75μg/m³时自动开启净化。
- 户外安装:添加防雨罩(IP65防护等级),太阳能板供电,数据通过LoRa传输至云端。
- 工业环境:选用防爆型设备(Exd IICT6),搭配耐腐蚀316L不锈钢外壳,定期校准周期缩短至1个月。